找呀找呀找东西——家里是该整理了
生活中,我们不止一次地翻箱倒柜:大学的毕业证书在哪里?刚打印出来的资料怎么不见了?咦,上次买的粉红色发卡去哪里了?快要开学了,小孩的铅笔盒扔到哪里去了?
……
无数地“在哪里”困扰着我们,让我们一次次地抓狂。
一个凌乱的家庭影响着大人的心情,也影响着孩子的未来。我们不能放纵自己生活在“乱糟糟”中,让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灵都不那么健康,自带一种灰暗的色彩,走到哪里都好像要下雨的感觉。
因此,小编强烈呼吁大家,无论需不需要搬家,家里都要经常收拾。及时扔掉一些不要的东西,免得占领空间,又发挥不了作用。
在这里,小编给大家整理了“三个原则”:
第一,坚持先整理东西,后打扫卫生的原则
不要上来就很积极扫地拖地,到时候擦窗台的时候会有灰尘落下,床单上也能拍出一层灰,干净的地面就有些“可惜”了。所以,为了不重复搞卫生,我们坚持从上到下,从外到里的原则,先整理,掸灰尘,移动东西……一切完成之后,最后一步才是扫地拖地。
第二,坚持分门别类的原则
上学的时候,我们有几门学科,每门学科都有很多试卷,如何才能快速地在课堂上找到某一科老师需要的那张试卷呢?很多学生都选择了文件夹。
是的,家庭整理中也需要一个“文件夹”。梳妆台上的“文件夹”里放着化妆品、梳子、发卡等物件,书桌上的“文件夹”里就放一些和学习相关的东西,茶几上的“文件夹”可以放随手可拿的纸巾、遥控等……当然,这里的文件夹指的是不同类型的收纳盒。
只有一点,分门别类,不要乱串。要是在冰箱里找出一本书,确实有些贻笑大方了。分门别类,可以减小我们搜索的范围,可以恰当地定格在某个角落,我们就能迅速高效地找到东西了。
第三,坚持物归原主原则
所谓的物归原主,就是哪里拿来的,一定要及时放回去,否则再高效的整理,都没有一个漂亮的收尾,迟早还是原形毕露。
这一点上,大人可以具有更好的约束力,而小孩可能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,所以,一定要耐心地引导自己家的小孩及时物归原主。
最后,小编想要说的是,除了搬到新家之外,其他时候,家庭成员也可以经常组织搞卫生,调动小孩子的活力,发挥爸爸的聪明才智,也能让大家理解妈妈平时的辛苦,何乐而不为呢!